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办学规模约1万人,深圳海洋大学设计细节来了,布局“链山接海”

近日,深圳工务署发布了深圳海洋大学的的设计细节。


深圳海洋大学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约10000人。建筑总体布局“链山接海”,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的积极要素,依托其自然态势进行形态设计,降低土方开采工程量,进而减少施工与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建筑设计合理引导使用需求与用能空间,适度控制空间体量,提高空间综合利用率,追求“低碳、低能耗、舒适”的理念


△项目鸟瞰效果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本校区功能配备齐全,科研实验方面设计完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科研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住宿用房、后勤用房、公共服务场馆、地库及人防等。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绿色低碳设计策略


在绿色低碳设计过程中,项目集中探索了符合岭南地区气候特征与建筑文化传统的低碳校园建筑空间原型与技术原型,并在性能化量化模拟设计技术和智慧校园平台支撑下,尝试构建空间-技术原型高效协同减碳的新机理,打造复杂条件下,碳减排数据与机理相融合的岭南碳中和校园建筑新范式。


△校园空间效果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为实现绿色低碳校园,本项目从能源规划策略、绿色建筑打造、近零碳建筑试点、光储直柔技术运用等多个角度对校园进行绿色设计,使整个校区内所有建筑为绿色建筑二星级,其中图书馆、博物馆及学术交流中心力争打造绿色三星级建筑;行政楼力争实现(运行阶段)近零碳;在后勤楼试点光储直柔技术。


 能源规划策略 


高效能源利用


高校综合能源规划研究方法,重在校“园”,即全局观。从用能需求角度分析,高校以电负荷、冷热负荷为主,加之学校食堂存在部分燃气负荷;从用能特性角度分析,部分建筑负荷(如教学楼、本科生宿舍等)存在明显的寒暑假特性。在注重校园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其与周边区域能源系统的协调统筹,内部资源“循环”,符合“分布式”的特征,减少对于外部资源特别是用能高峰时段的依赖。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校园食堂、会堂效果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校园教学楼效果图


能源随需求布置


高校能耗特征受功能、地域、季节、时段、假期影响,导致能耗不同,这也是影响能源系统配置的重要因素。高校建筑用能结构及能耗特征与高校所在的气候分区密切相关,其中夏热冬暖地区几乎以电力能源消耗为主。本项目为典型夏热冬暖地区高校,设计团队从负荷需求结构与电力能耗需求结构入手,合理对外部、内部资源进行分配,将能源合理高效地从供给端,经由能源输配网络,流向能源需求端,提高能源利用率。


各个层级协调统一


设计过程中,由电力资源、暖通空调、热水资源、燃气资源等各层级协调统一,推进深圳海洋大学校园能源绿色供需,高效供需。


电力资源


本项目屋面日照条件较好,在能源规划中设置了一定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低碳环保、经济可行,发电能实现自发自用、即发即用、并网不上网,且有助于屋顶隔热。


暖通空调


本项目能源规划中暖通空调采用高效冷机设备及冷热联供的热泵机组,节能降耗、冬夏两用。


热水资源


本项目热水资源主要由空气源热泵提供。空气源热泵非常适合深圳等典型夏热冬暖地区,优点:节能节电,不受天气影响,占地面积小。


燃气资源


本项目除必要炊事用具外,炊事电气化,局部范围采用全电厨房策略。在未来电网绿色化转型的预期下,电气化厨房碳排会更低,更加环保。


智慧校园


综合能源规划中,设置智慧楼宇能源管控平台,通过系统节能运维、智能控制及监测系统维护、远程监测、能效预警、云端分析持续调优、冷热站监测、专家诊断等功能,建立设备健康运行分析模型,以此保证整个校园的低碳运营。


 绿色建筑打造 


校内建筑设计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的相关要求,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其中学术交流中心、博物馆与图书馆力争打造绿色三星级建筑。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结合深圳地区气候特点,对校园的自然通风、下垫面太阳辐射进行正向优化分析,保证校园内夏季通风良好。

△夏季人行高度(距地1.5m)速度分布云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通过对深圳地区一年当中的最热时间段5月15日—10月15日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强度分析可得:校园内场地日照时间充足,无论冬至日还是大寒日,日照时间基本在2小时以上,南北建筑之间遮挡较少,太阳能利用条件优良,同时在景观设计方面,太阳辐射小于3 MJ/㎡d的区域建议种植喜阴性植物,太阳辐射介于3 MJ/㎡d和3 MJ/㎡d的区域建议种植中性植物,大于6 MJ/㎡d的区域建议种植喜阳性植物。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针对学术交流中心及图书馆三星级建筑设计,提出了相应的三星级绿建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光伏发电)、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20%、可调节遮阳、耐久装饰装修材料、耐久部品部件、绿色建材、高能效空调、空气监测装置、碳排放核算。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近零碳建筑试点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近零碳建筑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先进建筑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实现建筑物碳排放接近于零。本项目选定校园内的行政楼作为近零碳建筑。采用措施为:


01

利用行政楼屋顶及理学院屋顶太阳能光伏,年产电量可达260000kwh,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40.7%。


02


在东、南、北向采用断桥铝合金框TP8(双银Low-E)+12A+TP8中空钢化玻璃,可见光透射比0.40。在西侧采用断桥铝合金框TP8(三银Low-E)+12A+TP8中空钢化玻璃,可见光透射比0.60,在节能的同时兼顾室内采光需求。


03

运用高效设备,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IPLV值为8.5,能效等级为4.8(W·h)/(W·h)。


04


在行政办公楼内设置碳排监管平台,制定并实施碳减排计划,提高碳数据管理效率。


△校园行政楼效果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根据实现近零碳相关技术,行政楼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40.7%,建筑本体节能率为21.9%,建筑综合节能率为52.5%,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为16.4kgCO2/㎡,满足《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规定的近零碳排放建筑方案指标。


 光储直柔技术运用 


学校后勤楼照明系统采用“光储直柔”。利用后勤楼屋顶安装光伏板,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铺贴固定安装于屋面。建筑内公共区域、办公区域、设备机房区域照明采用直流配电,柔性供电。


该系统储能规模为268kWh,利用楼北侧绿地设置光伏存储电池地埋箱。后勤楼每层设置直流照明总箱一台,位于竖井内;根据学校管理需求另布置2台分箱,便于计量及维修 。所有照明灯具均为LED光源,直流48V供电。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双碳”背景下,深圳海洋大学项目校区结合能源禀赋和分布情况,以及用能需求特征,从数个方面探索绿色校园能源规划新范式,提升现代化绿色校园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多维打造绿色校园示范样板。


【教育大件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