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全情投入的创业2个半月夭折,教训很惨痛
“共创”的幌子,打压的真相|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觉醒合伙人日记》第1篇|识破语言操控
🔹我是煜晶,《觉醒合伙人日记》的作者。曾是一名全情投入的共创合伙人,
也是一位选择不再沉默的觉醒者。
这是一段关于“理想、信任、崩塌与重建”的真实记录,
也是一封写给所有正在合作关系中感到“压抑、质疑、隐忍”的朋友的信。
📘 我决定写下这个专栏,不为撕裂谁,而是为了看清合作中的真相。
我会用我的真实经历,
带你识别那些披着“愿景”外衣的压迫结构、
那些藏在“高情商”语言里的控制话术,
以及,那些表面是“系统分歧”、本质却是“人设掩饰下的操控机制”。
🧭 如果你关注这个专栏,你会获得:
? 如何识破语言操控,尤其是在“共创合作”这种模糊边界中;
? 一个全情投入的合伙人是如何被一点点“否定到怀疑自己”的全过程;
? 从我的复盘中,看清「合作陷阱」「道德打压」「关系剥削」是如何一步步发生;
? 你也会看到,一个女性如何从忍耐、自责,到最终走上自我保护与法律维权的完整转变。
我的信任,是如何被一套“共创语言”掏空
那天凌晨,我坐在电脑前崩溃大哭。
不是因为亏钱,不是因为失败,
而是因为一种撕裂感的羞辱。
💥我是这个组织里最投入、最忠诚、最扛责任的合伙人。
可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我决定离开”时,
迎来的,却是一串令人难忘的打压式言语:
这不是第一次,这种压迫性的沟通方式也是我最终决定离开的关键节点
? 你破坏团队。你情绪化。你没有契约精神。?
那一刻我意识到:
这不是普通的合作分歧,
而是一次披着“共创”外衣的精神操控。
01我曾经相信
最初,我是全情投入地加入这个“共创组织”。
我相信“共创”不仅是项目,
更是一种深度信任的承诺。
他向我展示了未来的愿景,
3位“外围合伙人”对他推崇备至。
那时我真的相信
——我终于遇到了可以共建终身事业的伙伴。
我投了钱、扛业务、组结构,
每天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奔波落地。
我不是打工人,而是共同缔造者。
我相信他说的“外柔内刚、包容万象”,
相信“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但后来我发现——
我不是被感召,而是被消耗;
我不是在共创,而是在被控制。
02撕开的假象
在我表达“我要离开”的那天,
他发来一段表面“冷静”、逻辑清晰的长文。
??乍看理性,细读却句句带刺。
它们组成了一个典型的操控模型:
①「你对团队的破坏性远超其他人」②「你签过合同,你要看看公约」③「我就是看不上看不起一个不守合同承诺的人」④「没有客户,多少个晶总都没有意义」⑤「情绪化 玻璃心 不成熟」」
🧩五重语言操控模型:句句都是警钟
第一道:虚构“内耗”——制造人际孤岛「你对团队的破坏性比其他人更大」
这就是典型的“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打击法。
不举证、不讨论,只下一句结论:
你,是破坏气氛的人。
🔻目的不是评估,而是孤立你。
让你怀疑自己:
“是不是我真的问题最大?”
“是不是我才是那个‘有毒的人’?”
第二道:合同勒索——用“规则”堵住你
「你签过合同,你要看看公约」
这句话在精神压迫中砸下压迫感最重的一锤。
而讽刺的是:
合同,是我在高度信任下签下的。
🌪这不是契约,而是情绪监狱 + 合同枷锁。
第三道:羞辱人格——打击你的尊严
「我就是看不上看不起一个不守承诺的人」
📍让我痛到至今都不敢回想的,
是一段没有文字记录、却刻进灵魂的打压:
这是一个因为“付款僵局”拖了半个多月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西安负责人介绍的,
她多次表达“我们不重视她的项目”,
甚至质疑我的投入态度;
而他则一再把我推到客户面前谈判,
却和西安负责人在背后私下拉扯、否定我提出的方案。
我作为项目主导人,却完全失去了决策权,
只能来回传话、夹缝生存,
甚至我提出的调整方案,明明是为了三方都好
既对客户负责、也帮负责人缓解压力、也能减轻我一个人扛住的重负。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我已经极度疲惫、试图用理性处理问题的时刻,
他却当着我的面,在吃早餐的时候,冷冷地说出这样一番话:
“你就是不想管公司了呗。”“你就是不想管团队了呗。”“你就是想离开我。”“那合肥那边你今天也不用去了。”“你就是没格局、没心胸。”“你就是不喜欢别人。”
那一刻,我不是在对话,我是在被宣判。
他的每一句话,我像被狠狠抽了一巴掌。
明明是我扛下了最多的冲突与误解,
最后却成了一个“没有格局的破坏者”。
我试图张嘴解释,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我感到羞辱、愤怒、委屈、窒息——
我只是想沟通,
他却把我一口一个地往“动机不良”的方向推。
我当时只想他闭嘴。
我只想逃。
我只想远离这个让我感到“我连开口都需要代价”的场所。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清楚地告诉自己一句话:
这个人,不会真正理解你。
也就是从那一餐之后,我告诉他,如果你再次内耗我,我会头也不回的离开这个组织。
沟通的方式:
不是表达失望,而是羞辱本体。
不仅是否定我的能力、责任和痛苦,
更是否定我的人格。
用“看不上、看不起”来下道德死刑,让我瞬间掉入羞耻的深渊。
他在传递的信号是:
你一旦不配合,就是背叛。
而“人格打击”往往是控制者最常用的武器。
第四道:否定全部——不为我服务就没有价值
「没有客户,多少个晶总都没有意义」
这句话,把我几个月以来的努力全盘否定。
我是那个从0到1独立谈下泉州项目的人,
出差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的人。
是那个他亲口拜托、亲自依赖去谈客户、扛业务的人。
控制者的核心逻辑是:
你不再为我服务了,你就一文不值。
第五道:表达情绪,就被定性为“有问题”
只要我一流露真情、表达感受,
就会被贴上标签:
「你情绪化」「你玻璃心」「你不成熟」
这是一种控制气氛、压制异议的话术伎俩。
🎭 真正可怕的不是情绪,
而是一个不能容纳真实感受的合作关系。
03无法察觉的情绪操控
是价值观的崩塌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
我仿佛成了一个随时调整姿态、情绪、语气的 “表现型角色”。
🔻我一表达真实,就说我 “情绪化” ;
🔻我一低姿态配合,就夸我 “有能量” 。
我开始深度怀疑自己:
“是不是我太敏感?”
“是不是我太情绪化?”
“是不是我才是那个‘不合格的合伙人’?”
直到我跟我的一位导师说起这些经历,
他说:
? 你不是问题本身,你只是长期遭受了情绪操控。?
🔥 不再沉默,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
我终于醒了。
醒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里,
醒在一个只要不顺从、就会被羞辱的合作结构中。
📣 今天,我正式宣布:
我已经离开这个组织,永不回头。
05我会持续写下
📝我会持续写下这段经历
写给你,也写给那些正在挣扎的人
接下来我会写:
🌀我是如何被“合伙人设”吸引的;
💸为这个组织我付出了多少;
🧱如何在“理性对话”中被瓦解;
🚪又是如何,一步步撑过崩溃,走向清醒。
🧱并最终决定寻求律师帮助
如果你也经历过这样的合作…
被否定、被羞辱;
明明拼尽全力,却还要被道德审判;
被标签为“破坏者” “情绪化”…
06我想告诉你
你不是一个人。
请关注我的连载:《觉醒合伙人日记》
我们一起识破这些披着“共创”外衣的控制系统。
我们一起,把“语言暴力”拆解干净。
我没有变,变的只是——
我不再顺从。
如果你读到这里,内心有一丝颤动,
请给我留言,或转发给那个曾让你哑口无言的“合伙人”。
“这是我觉醒的第一天,谢谢你读完,我不会再沉默。你愿意,也为自己说出第一句吗?”
《觉醒合伙人日记》第1篇|识破语言操控
🔹我是煜晶,《觉醒合伙人日记》的作者。曾是一名全情投入的共创合伙人,
也是一位选择不再沉默的觉醒者。
这是一段关于“理想、信任、崩塌与重建”的真实记录,
也是一封写给所有正在合作关系中感到“压抑、质疑、隐忍”的朋友的信。
📘 我决定写下这个专栏,不为撕裂谁,而是为了看清合作中的真相。
我会用我的真实经历,
带你识别那些披着“愿景”外衣的压迫结构、
那些藏在“高情商”语言里的控制话术,
以及,那些表面是“系统分歧”、本质却是“人设掩饰下的操控机制”。
🧭 如果你关注这个专栏,你会获得:
? 如何识破语言操控,尤其是在“共创合作”这种模糊边界中;
? 一个全情投入的合伙人是如何被一点点“否定到怀疑自己”的全过程;
? 从我的复盘中,看清「合作陷阱」「道德打压」「关系剥削」是如何一步步发生;
? 你也会看到,一个女性如何从忍耐、自责,到最终走上自我保护与法律维权的完整转变。
我的信任,是如何被一套“共创语言”掏空
那天凌晨,我坐在电脑前崩溃大哭。
不是因为亏钱,不是因为失败,
而是因为一种撕裂感的羞辱。
💥我是这个组织里最投入、最忠诚、最扛责任的合伙人。
可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我决定离开”时,
迎来的,却是一串令人难忘的打压式言语:
这不是第一次,这种压迫性的沟通方式也是我最终决定离开的关键节点
? 你破坏团队。你情绪化。你没有契约精神。?
那一刻我意识到:
这不是普通的合作分歧,
而是一次披着“共创”外衣的精神操控。
01我曾经相信
最初,我是全情投入地加入这个“共创组织”。
我相信“共创”不仅是项目,
更是一种深度信任的承诺。
他向我展示了未来的愿景,
3位“外围合伙人”对他推崇备至。
那时我真的相信
——我终于遇到了可以共建终身事业的伙伴。
我投了钱、扛业务、组结构,
每天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奔波落地。
我不是打工人,而是共同缔造者。
我相信他说的“外柔内刚、包容万象”,
相信“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但后来我发现——
我不是被感召,而是被消耗;
我不是在共创,而是在被控制。
02撕开的假象
在我表达“我要离开”的那天,
他发来一段表面“冷静”、逻辑清晰的长文。
??乍看理性,细读却句句带刺。
它们组成了一个典型的操控模型:
①「你对团队的破坏性远超其他人」②「你签过合同,你要看看公约」③「我就是看不上看不起一个不守合同承诺的人」④「没有客户,多少个晶总都没有意义」⑤「情绪化 玻璃心 不成熟」」
🧩五重语言操控模型:句句都是警钟
第一道:虚构“内耗”——制造人际孤岛「你对团队的破坏性比其他人更大」
这就是典型的“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打击法。
不举证、不讨论,只下一句结论:
你,是破坏气氛的人。
🔻目的不是评估,而是孤立你。
让你怀疑自己:
“是不是我真的问题最大?”
“是不是我才是那个‘有毒的人’?”
第二道:合同勒索——用“规则”堵住你
「你签过合同,你要看看公约」
这句话在精神压迫中砸下压迫感最重的一锤。
而讽刺的是:
合同,是我在高度信任下签下的。
🌪这不是契约,而是情绪监狱 + 合同枷锁。
第三道:羞辱人格——打击你的尊严
「我就是看不上看不起一个不守承诺的人」
📍让我痛到至今都不敢回想的,
是一段没有文字记录、却刻进灵魂的打压:
这是一个因为“付款僵局”拖了半个多月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西安负责人介绍的,
她多次表达“我们不重视她的项目”,
甚至质疑我的投入态度;
而他则一再把我推到客户面前谈判,
却和西安负责人在背后私下拉扯、否定我提出的方案。
我作为项目主导人,却完全失去了决策权,
只能来回传话、夹缝生存,
甚至我提出的调整方案,明明是为了三方都好
既对客户负责、也帮负责人缓解压力、也能减轻我一个人扛住的重负。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我已经极度疲惫、试图用理性处理问题的时刻,
他却当着我的面,在吃早餐的时候,冷冷地说出这样一番话:
“你就是不想管公司了呗。”“你就是不想管团队了呗。”“你就是想离开我。”“那合肥那边你今天也不用去了。”“你就是没格局、没心胸。”“你就是不喜欢别人。”
那一刻,我不是在对话,我是在被宣判。
他的每一句话,我像被狠狠抽了一巴掌。
明明是我扛下了最多的冲突与误解,
最后却成了一个“没有格局的破坏者”。
我试图张嘴解释,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我感到羞辱、愤怒、委屈、窒息——
我只是想沟通,
他却把我一口一个地往“动机不良”的方向推。
我当时只想他闭嘴。
我只想逃。
我只想远离这个让我感到“我连开口都需要代价”的场所。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清楚地告诉自己一句话:
这个人,不会真正理解你。
也就是从那一餐之后,我告诉他,如果你再次内耗我,我会头也不回的离开这个组织。
沟通的方式:
不是表达失望,而是羞辱本体。
不仅是否定我的能力、责任和痛苦,
更是否定我的人格。
用“看不上、看不起”来下道德死刑,让我瞬间掉入羞耻的深渊。
他在传递的信号是:
你一旦不配合,就是背叛。
而“人格打击”往往是控制者最常用的武器。
第四道:否定全部——不为我服务就没有价值
「没有客户,多少个晶总都没有意义」
这句话,把我几个月以来的努力全盘否定。
我是那个从0到1独立谈下泉州项目的人,
出差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的人。
是那个他亲口拜托、亲自依赖去谈客户、扛业务的人。
控制者的核心逻辑是:
你不再为我服务了,你就一文不值。
第五道:表达情绪,就被定性为“有问题”
只要我一流露真情、表达感受,
就会被贴上标签:
「你情绪化」「你玻璃心」「你不成熟」
这是一种控制气氛、压制异议的话术伎俩。
🎭 真正可怕的不是情绪,
而是一个不能容纳真实感受的合作关系。
03无法察觉的情绪操控
是价值观的崩塌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
我仿佛成了一个随时调整姿态、情绪、语气的 “表现型角色”。
🔻我一表达真实,就说我 “情绪化” ;
🔻我一低姿态配合,就夸我 “有能量” 。
我开始深度怀疑自己:
“是不是我太敏感?”
“是不是我太情绪化?”
“是不是我才是那个‘不合格的合伙人’?”
直到我跟我的一位导师说起这些经历,
他说:
? 你不是问题本身,你只是长期遭受了情绪操控。?
🔥 不再沉默,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
我终于醒了。
醒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里,
醒在一个只要不顺从、就会被羞辱的合作结构中。
📣 今天,我正式宣布:
我已经离开这个组织,永不回头。
05我会持续写下
📝我会持续写下这段经历
写给你,也写给那些正在挣扎的人
接下来我会写:
🌀我是如何被“合伙人设”吸引的;
💸为这个组织我付出了多少;
🧱如何在“理性对话”中被瓦解;
🚪又是如何,一步步撑过崩溃,走向清醒。
🧱并最终决定寻求律师帮助
如果你也经历过这样的合作…
被否定、被羞辱;
明明拼尽全力,却还要被道德审判;
被标签为“破坏者” “情绪化”…
06我想告诉你
你不是一个人。
请关注我的连载:《觉醒合伙人日记》
我们一起识破这些披着“共创”外衣的控制系统。
我们一起,把“语言暴力”拆解干净。
我没有变,变的只是——
我不再顺从。
如果你读到这里,内心有一丝颤动,
请给我留言,或转发给那个曾让你哑口无言的“合伙人”。
“这是我觉醒的第一天,谢谢你读完,我不会再沉默。你愿意,也为自己说出第一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