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桥》
《石板桥》
鲁西平原,一个仅有200多口人家的小村落。小到什么程度呢?听村里人讲,有经过的人开玩笑说:“恁们村啊,骑自行车过的话,后轮子还没进村,前轮子已经出村啦。”家东(村东边),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虽然一点也不壮观,毫不起眼,还弯弯曲曲,却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欢乐记忆,萦萦绕绕,每当想起,还会眼角湿润。河上的石板桥就是那时无优无虑的时光的起点。桥,不宽,也不长。
石板桥,斑驳无华,什么时候在那的,没有人说得清楚,也没有人去探究。河的对岸原本都是盐碱地,无法耕种,当时有一条不明文的规定,谁开垦的荒地就是谁的,村里的人就多多少少都会去开垦一块田地出来,也没有指望能种出多好的庄稼,其实多这一块地出来,就是多一份安心。农忙时,小伙伴们每次跟随大人们去河对岸时,一到了桥上,就嬉闹一番,蹦蹦跳跳,甚至还玩一下摔跤,兴奋到摔倒桥面上也不知道疼,衣服也拉扯烂,浑身都是脏兮兮的,大人们看到又少不了一顿揍!寒来暑往,青石板桥就在那默默陪伴着,没有谁去在意。
那时去读小学,还不会骑自行车,都是走路去,3公里远吧。如果抄近道,就要走青石板桥穿过去。石板桥成了我们当时的一个固定汇合点,谁吃饭早谁就去桥那里等着,等都到齐了再一起出发。天气热的时候还好,河里水位上涨,有个两米多深,大家就一个个光着屁股从桥上跳下去,很好地诠释了猴跃的童年,不玩个半个小时是不去学校的,不会水的就在桥边,抓着桥沿踩水找感觉,现在想来那时候胆子确实大,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娇气”。到了冬天,水位下降的厉害,胆子最大的一个冒着被追打的风险跑去别人家场院里抱几捆玉米杆,把桥洞北面堵起来,挡住寒风好升火,同时谁从家出来谁就在过来的路上捡一些柴火,枯树枝、玉米杆、玉米芯…拿到石板桥下,谁先到了谁就升火,边烤火边等其他人,有时候不知道哪个缺心眼的在烤火的时候把家里过年没有放完的鞭炮拿出来偷偷丢进火堆里,那还有个好,结果可想而知,搞得大家满脸乌漆嘛黑的,有的衣服都烧几个洞,少不了骂骂咧咧…笑骂声弥漫着整个桥洞,湮没在那时空里;天气再冷些的时候,河里有水的地方就会结冰很厚,溜冰是必玩项目,滑来滑去不亦乐乎,但也有高光时刻,那就是“冰面破了”,鞋子湿得透透的,怎么办?到石板桥下升火烤一烤,整个桥洞一会就充斥着奇异的味道,我们只能跑远点等等那个烤鞋子的倒霉蛋。这样的点,实在是太多了,但尤其是下面的两件事更是记忆犹新。
记得是四年级的时候,在深秋冬初时节(我们那时从三年级开始就上晚自习)。有一天晚上,学校所在村上放电影,我们上完晚自习还能赶得上第二部影片,可谁知看完电影后,时间有点晚了,其他几个同村的伙计都各自找好了住处去同学家里住一晚。我一看这样,也别找了省得麻烦人家,一个人回去,就走近道回去吧。那晚月亮很亮,小路两边的枯草上的寒霜闪闪发亮,稀拉拉的一些树木被北风吹的发出阵阵呜咽,树上的老鸹在窝里还时不时的发出叫声,这些都还好,不会感到害怕。往前走跳过一条排水沟,就要沿着田埂走了,白天走的熟悉了,也不会崴到脚。前面右方大概100多米的田里,有一座不知道哪年哪月的孤坟,坟头不大,令人惊奇的是在坟边有一棵柳树,长年累月的在那。巧的是,那时看过了电视剧《聊斋》,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是在床上坐着还是背靠着墙看。走着走着就想到了电视剧里的情节,不由得头皮有点发麻,心里自己给自己加油壮胆,有一点坚持的挺好,就是不回头看。心里忐忑了一番,同时也快到了石板桥的位置了,借助月光可以远远地看到它了,不自觉得加快了步伐。快了,快了。石板桥近在咫尺,石板桥到了。走到了石板桥这里,心里一下子就安静了好多,到了这里也就快到家了!从那次起,晚自习后再有电影不管多么精彩的,再也没有去看了。
还有一次是在秋收(收玉米)快结束的时候,那天天气,闷热!我牵着牛前面开路,老爹他在后面拉着地排车(两轮),车上放着一些农具,去给一个亲戚家帮忙翻地(耕田),路程有个7、8公里远。那些年头,亲戚间农忙时互相帮忙是常态,关系都处的挺好。忙一个上午,中午去亲戚家里吃午饭,虽然不是什么大鱼大肉,但也是最好的饭菜招待。桌上的几个大鹅蛋吸引了我,腌过的,都腌出了油,很香却又有些咸。没有顾忌那么多,就着(配合)馒头亢哧亢哧吃了两个,喝了些水,眯腾着休息了一会接着去田里,赶着下午可以早点翻完早点回去,回去走石板桥那。从田里忙完就收拾好农具回家,鹅蛋吃咸了,回去的路上越来越渴,好长一段路看不到人,有人在忙的话还可以找人家问问有没有带喝的水来。硬撑着往回走吧。把希望寄托在了石板桥那。那个季节,河水还是流动的,水流量不是很大,但是很清澈,水草很多,很多小鱼游动都能看得很清楚。怎么撑到石板桥那现在已经忘记了,到了那后撒开牛缰绳,下到桥下水边,用双手捧水喝,喝了个痛快,站起来扶着桥沿缓一缓,踏实。
慢慢的长大,去远一点的地方和真的远方读书,加上和那边的田换给了村里其他人家,就没有再经过石板桥那里了。后来听家里人说,有人在河边不远处挖了一个小水塘,把小河里的水引进去,种上藕,很好看。
直到现在也没有去过了。这就是回不去的老家,回不去的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