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看不出有多严重的亲子冲突。当然那么多孩子,确实有少部分跟父母关系对立,但是大部分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还是可以的。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20楼月上柳枝的发言:我们这一代人,99%都是初中开始全寄宿,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走读。但和父母的关系并不疏离。可能因为孩子寄宿,回家时间少,父母反而能做到高质量陪伴,避免了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冲突,亲子关系还更好了。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21楼婉如清扬sz的发言:确实因人而异。
但是同样的逻辑,我身边也有上学时从不住校也非常独立的人。
住校和独立之间也并没有绝对的关联。
而且越是不自律的孩子,靠外在的强制管理也塑造不出他的自律。
除非你强制管理他一辈子,否则外在的强制管理一旦消失,他可能会更加放纵。
衡水和毛坦厂出来的孩子,有一部分上大学后就摆烂了,因为没有严格的制度去约束他们了。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22楼婉如清扬sz的发言:我上中学的时候,整个城市大部分学生都不住校,不仅是初中,就连高中也不住校。跟你说的正好相反,大概只有1%的学生住校(因为实在太远),其他绝大部分学生都走读。
我也看不出有多严重的亲子冲突。当然那么多孩子,确实有少部分跟父母关系对立,但是大部分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还是可以的。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26楼月上柳枝的发言:我和我身边的人,基本都是从初中开始全寄宿,走读生很少很少。因为大部分是从农村出来的吧,离学校远。普遍和父母关系也都挺好的。以前住宿条件非一般艰苦,在学校像炼狱一样,也没影响心理健康。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27楼月上柳枝的发言:我觉得父母懂得尊重孩子,能与孩子良性沟通,无论寄宿还是走读,都不会影响亲子关系。那些寄宿后与父母疏离,可能是本身亲子关系就不太好,寄宿后更扩大了疏离感。我姐女儿小学成绩一般,初中上了管理严格的寄宿学校,一跃成了班级第一,年级前三(全市排名前三的重点中学,全年级约六七百人)。学校高压,但是她很适应,也很享受学习的状态,励志要考上本校高中部。我姐初中学历,姐夫小学学历,不懂教育,从来不卷孩子,孩子自己疯狂卷自己。姐夫情绪稳定,非常爱孩子,是典型的孩子奴,所以孩子完美地遗传了他,情绪稳定,内核强大,独立自主,和父母的关系也很亲密。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月上柳枝的发言:我和我身边的人,基本都是从初中开始全寄宿,走读生很少很少。因为大部分是从农村出来的吧,离学校远。普遍和父母关系也都挺好的。以前住宿条件非一般艰苦,在学校像炼狱一样,也没影响心理健康。
引用深美丽的发言:三年民办三十万,不小心高中还要四十万。说不好听的70多万上个普通大专。重要一点是孩子需要我们陪伴的时候,家长没在身边。以后就更没机会在一起了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29楼樱桃小丸子呢的发言:我比你住宿更早,小学四年级就住宿了,一周回家一次,初中高中是一个月回家一次。跟父母并无疏离感,现在也很爱自己父母。
因为跟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读书时候周围人和周围环境对我影响反而更多,现在回想觉得那么早需要住宿对我来说也是很不错的事情~只能说,因人而异,见仁见智~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月上柳枝的发言:哇,四年级是真的很早。我初中住校,的确很羡慕能走读的孩子,因为学校条件太差了,吃不饱睡不暖,整体学习氛围也比较差。那个年代没有选择。如果能在好学校寄宿,最终考上理想的高中,我认为是值得的。我家周边公立学校实在太一般了,加上电子产品干扰,真怕将来考不上高中。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35楼樱桃小丸子呢的发言:好像生活给了什么,就努力去适应的那种状态,也没羡慕走读的。
小学四年级开始寄宿的时候,我有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的两个小伙伴一起寄宿,我们三个人一起寄宿,一周回家一次,有了这样的伙伴,可能帮助了我更快适应。
初中之后,两个小伙伴依然在我们家乡中学寄宿,我到家乡县城寄宿,每个月回家一次,有小学时候寄宿经历,所以离家远一点的寄宿也比较容易适应了。
现在回想,比较早寄宿对我来说应该也是不错的事情。因为在我记忆里,我妈妈总喜欢把我说得特别不好不停数落我哪哪都不好的那种。我有过3次反抗,一次是很小的时候,被骂得特别痛苦,就问妈妈我这么不好那你为什么要生我?一次大概是初中时候,回家天天被骂得特别难受,我说我衣服没有别人洗得好但是我书读得比别人好。还有一次是我妈说我特别自私,家里钱都让我拿去读书了,我哭着说,要不我先休学,打几年工,再回来读书。但我妈觉得这样很丢人,还是让我一直读了。所以,寄宿对我来说或许是好事。
说起寄宿说到了这些,这些事在我心里也过去了,还是要好好爱父母的。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月上柳枝的发言:你心态真好,所以生活一定很幸福。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38楼樱桃小丸子呢的发言:你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你心态也很好呢
我也花了些时间痛苦挣扎过,不过性格里有些天生的乐天派,再加上自己的成长,就接纳释然了。
想想父母也是因为自己的局限和辛苦说了那些话,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我们二十二年,这样的恩情也只有父母了,更何况血浓于水,这些都是让人无法割舍的情感,还有爱是滋养自己的,普通人首先就是爱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亲人。
现在的现实情况,如果因为电子产品学习等等,和孩子在一起鸡飞狗跳,选择一个好点的私立,住宿也是一个可考虑的选择,学校其实还是比较单纯的环境。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引用月上柳枝的发言:我也是这样想的,父母那辈人有他们的局限性,时代也有局限性,我选择与过往的一切握手言和,对父母更多的是理解和体谅。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幸福,大多吃不得苦,多历练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