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来,有个感觉,这是你们两个人价值观问题不一致导致的。你不介意继子去外公外婆家,他反对你的孩子去爷奶家去见亲生父亲。他反对的理由是:孩子去爷奶家或者去见亲生父亲,后续可能对他就不亲了。
孩子对自己亲不亲,不取决于他(她)去见了谁,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尽到了抚养的义务责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引导,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大爱,不自私,有独立的人格,这也是为人父母(包括继父母)的责任。
担心孩子不亲,无非是担心孩子不能回报自己(包括物质及精神慰藉)。个人感觉,这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事,凡事皆有因果,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大人塑造出来的。教会孩子有大爱,对人友善,努力勤奋做事专注,想必最终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至少能够自食其力,不会啃老或者仰仗于他人,丧失独立性。再有,记得胡适有个“父母之于孩子无恩”的论断,讲得是,父母对于孩子是没有恩情的,孩子是因为对生命的渴求而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只是尽一时的欢愉,并没有征得孩子的意愿就把他们带到人世。养育孩子有时候是一种本能,动物界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何况人类?!
寄希望于孩子为我们养老或者鞍前马后地伺候年老的我们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能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做到了那样吗?大部分都做不到,逢年过节回家探望或者打个电话、视频或者寄点钱或者接父母小住一下,仅此而已。
教会孩子爱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和继父母),这是教孩子懂得人性。我看很多收养中国孤儿或者弃婴的美国人,在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告诉孩子的身世,告诉孩子“他们的亲生父母是不得已而无法养育他们,不要对父母有恨”,而且极其鼓励孩子回国内寻亲,甚至不惜登广告抛头露面。被收养的孩子见到亲生父母,非常激动,并不怨恨,当然最终还是回美国养父母那边继续学业——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每每看到这种案例,我都非常感动于美国人的友善和大爱。
婚姻关系中,夫妻关系是首要的,与其他家人的关系都要服从于夫妻关系,希望你们夫妻之间能多沟通多交流,共同构建和谐、甜蜜、永久的亲密关系。
引用267楼楼主的发言:
导火索不在我,平日里相安无事也非常幸福,娃再多我也是亲力亲为,因为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但每次只要娃去那边,我老公就开始不爽,甩脸色,搞得家里气氛紧张。事后他又向我道歉,但再次碰到同样事情的时候又开始犯了,如此反复折磨。
再说一下咱们的分工吧,工作日白天我老公上班, 晚上和周末在家会陪我小娃读读书,下去楼下玩啥的。周末我和老公一起送娃去兴趣班,其实兴趣班很近走路也就10来分钟,送完后咱俩会一起去散散步。 大娃寄宿周末才回来一趟,基本不需要我老公做什么。 我的工作比较特殊是在家里上班,我基本就是在照顾继子和我小娃的日常生活。
引用252楼657680025的发言:
楼主真正烦恼的本质(导火索)是: 没有自由,体会不到人性自由快乐
其他事都是借口推力罢了,但没办法,小孩那么多,责任自然繁重 不敢想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