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们省会那时候领先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太多了,所以你们觉得考大学很简单。你们三年级学英语,农村初中才学,英语就不是一个级别了。我80后农村出来的,启蒙老师也就是高中学历,拼音教的大部分都是错的,我现在还搞不明白拼音,虽然我后来也考上985。但是也就是靠数学和理综得分,去了大学发现英语和语文跟城里来的同学不是一个境界的。
引用33楼婉如清扬sz的发言:是的,省会城市长大的。除了初三和高三比较紧张,其它年级真的轻松愉快。我高中时的作业比我娃小学一年级的作业都少。我上的还是省重点中学呢,同学中考上清北985的也比比皆是,大家也照样成材了。所以对当年的教育环境还是很怀念。
当年要苦也就苦初三和高三两年,不像现在的孩子,真是苦读十几年,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卷。引用14楼teamstream的发言:你是省会城市长大的?
同为70后,我们到初中才开始上英语,到大学才开始计算机课程。不过我们高中确实比较包容,感觉比现在小孩的初中还轻松。所以我的印象中高考好像也不是很恐怖,除了高考前压力比较大之外,其他都还挺美好的。引用6楼婉如清扬sz的发言:可能只是地区差异。
我70后,小学除了语文、数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还有自然课,类似于现在小学的科学课。
从科目上看,我们当年要学的科目,一点不比现在少。中学我们还要学计算机Basic语言,每门课都是有正规考试的。其它像实验和体音美,可能至少比现在一半以上的学校更正规,即使初三、高三也不会随意被主科占用。
关键不是学多少科目的问题,关键是整个学习的风气,以及对待学习这件事的态度。
我从小所接受的是全面、宽松、包容的教育氛围,所以到了我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真的是难以忍受现在的风气。面对孩子所遭受的一切,我感觉我比她更痛苦。引用4楼无言不由衷的发言:首先,以前要学的东西没这么多,小学阶段主要就是语文数学两科,现在说要均衡发展,什么都学,单靠学校那几节课,投入的时间显然不够,什么都学不好,只能靠补课来凑。
其次,大多数家长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希望孩子以后能够过更好的生活,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换个好成绩。比如,原本不及格的,期待能及格,原来考六七十分的能考八九十分……等孩子考到八九十分的时候,才发现,别人也考这个分数,难分高下,于是继续补呗,不进则退,大家一起补吧,风气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