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如何篡改人们思想的?劳工节为啥被翻译成劳动节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才有了每周双休,每天工作8小时的概念,因为这是贸易组织对成员国的基本要求,但是否落实该组织不做后续调查。目前我们普遍存在每天工作12小时,甚至两班或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这在西方国家来说,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最近欧盟出台新规,禁止每天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商品进入欧盟。我们翻译成劳动节,一字之差就把纪念工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节日,弄成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悄然地把节日的核心意义从纪念工人抗争,强调劳动者的权益,转向了颂扬劳动本身。在学校过劳动节的共识就是这一天要打扫卫生,要去劳动!而不是放开心的休息,就算没安排劳动,老师也会布置很多作业,这样的结果已经偏离了劳工节的初衷。
还比如把下降翻译成负增长,把贫困人口称为待富人群,把裁员包装成优化,我们国家把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国企几大运营商、石油化工等每天盈利多少个亿,当人民遭受某种自然灾害时候,它们就会发短信给你,叫你回复短信数字,以扣话费的方式向灾区献爱心,所以不要认为一分钱每捐就是没爱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有的人想着这时候应该是国家回馈人民的时候,有的人担心自己捐的钱,进了某些人的私人口袋。百善孝为先也是一种道德绑架,而西方崇尚的是让孩子从内心,自愿地对自己好,就算对自己不好,也不会去责骂孩子不孝,明白自己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中国人的思想就是我生孩子就是要给我养老的,不然我生你干嘛?如此再分析,这就是为了自私的自己啊!养孩子是为了给自己养老,其它啥也不是,想想看,这种观念是不是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