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全部标签
《回忆录2----红娘》
这是我当红娘当得最成功的一次,往后介绍的很多对,要么没开始要么没结局。
“你难道会不像我爱过的谁
命运不用再轮回
等待暧昧的浮云暗涌着泪水
直到天黑黑到不用面对” ---杨丞琳《暗涌》
年少时的爱恋总是来势汹汹,就在那么一个时机遇到一个人,勇敢的发生链接,从此心里就像烫了一个口。A是大学同专业高一年级的学长,因为参加院里社团给我们几个分的任务采访高年级的专业前两名,刚好就分配到了他,第一次见他时觉得声音挺独特的,后面从他QQ空间得知他是失去父亲之后的重组家庭,写得很隐晦,但能看出他内心的伤口。我们专业两个班的同学都知道A,是因为高数老师经常在班上提及他,说他专业能力强,当时有个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般人要大二才会去参加,然后他大一就参加并且还获得二等奖。就是这种怜悯又夹杂着崇拜之情喜欢上了A,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QQ,每天用短信交流,跨运营商的短信费几毛钱一条。每个月要花好几十在短信费上。那个时候基本是我主动得多,经常让A来给我讲题,C语言、物理、模拟电路,经过A的点拨之后真的学习得更轻松了。那个时候A也主动邀请我每天早上去自习室早读英语,然后我也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去早读,后面这个习惯基本持续了大学四年,虽然后面没有跟A去早读了,但是记得大学基本保持早起习惯没有睡过一个懒觉。
我想那大概是爱一个人的感觉吧,总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他,买零食特产投喂,在班里得了一个轮船模型、买了一张班得瑞的CD、哥哥结婚得到的一个菩萨玉饰,都想送给他。但是那种感觉又不太好,患得患失严重,很关注他的任何一个消息。那个时候A应该也是完全对我敞开的吧,我知道他的QQ密码,并且还可以经常登录他的QQ看他所有朋友的动态,那个时候的我就像一个侦探,监视所有的假想敌。但是我们又不是恋人关系,我想我们那时也不懂得如何恋爱。我们只会像个哲人一样谈论爱,给对方展现最好的一面,却无法把它落到我们真实的生活。
到了大二,我已经想从那种关系中挣脱并且找到了新的乐趣,我报了第二专业(心理学)的学习,就是利用每周末两天的时间上课,一样的参加期末考毕业答辩,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心理学真的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这也是我后来慢慢重心偏移了,不想以后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的原因。大二时还很认真的学习本专业,到大三本专业的学习就基本上是应付作业加考试,像数据库、高级语言编程没有投入时间也学得很烂,也没有动手实操过。在这样的忙碌中慢慢的跟A断了联系,但时不时还是能听到他的消息并且在心里默默难受。但也是在这一年,跟同班女同学B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学B的父亲在她高中时意外去世,家里主要考她哥哥扛着,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妹妹,所以她学习非常勤奋,也特别节省。大一时我跟她还有我一个室友C我们是我们班专业前三(综合能力肯定不是,其实就是我们三会考试,期末考的分高)。这位室友C我们俩大一时关系挺好天天一起吃饭上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宿舍四个人其中一个室友是本地的,爸妈是大学老师,另一个室友是县城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她们俩自然玩到一块去。而我和室友C都来自农村,我们一起有更多的话题。后面为什么不跟C一起玩了?我发现她很无趣,她一直还是像高中一样的学习,听讲、写作业、努力复习考试。她从不看任何课外书,不看电影、不听歌。她大一入校时说的那些话,大二翻来覆去说的还是那些话。而我高中时没有资源,上了大学,大大的图书馆简直是一座宝藏,《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京城烟云》、《明朝那些事》、《藏地密码》,还有数不清的言情、琼瑶、匪我思存、桐华,也看金庸、古龙、黄易,还有心理学的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尼采、康德也看得津津有味,当时的我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我真的觉得我看懂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时我感觉我的世界很大,我太爱木兰了,我觉得王阳明是我的精神领袖,我觉得马斯洛的学说最对我胃口以后我要搞心理学一定是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不过从事后看,也许我觉得无趣的室友C这样的人才是人生赢家。总之大二跟大三两年跟同学B基本是形影不离,两个人三观一致兴趣相投,友情给人内心的充盈和力量感更甚于爱情。
到了大三暑假、同学B和室友C都去参加校企合作的培训了,院里老师为了提高就业率也特别鼓励大家去培训,因为作为学生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女同学,做项目敲代码能力基本为零。而我一直还在过着拧巴不知何去何从的日子,一方面我不想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工作,我想考心理学的研究生,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不是非读研不可,甚至我早就受够了穷学生的日子。我报考了一个基本达不成的目标(基础心理学数一数二)的学校。这个时候A已经毕业去NJ工作了。记得一天我在逛沃尔玛的时候A发消息给我,大意是问我爱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哪有心情和心思谈情说爱,于是我就把同学B介绍给他了,同学B在这之前从来没跟他正面接触过,但是能感觉她对他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吧。因为后面虽然跟A不大联系了我还是会恬不知耻的让他发作业给我抄,而他的作业我也会都发给同学B一份。后面的故事就是他们俩真的就迅速发展了,当然都是其他跟B一起参加培训的同学告诉我的,大意是他们经常煲电话粥,同学B还去点痣了,因为十一A要从NJ回来跟同学B见面。
到毕业答辩再见时同学B俨然一副恋爱中的女人模样,我们一起在校园外买麻辣烫时酷爱吃辣的她说她不能再吃辣了,A说她嗓子不太好不能吃太辣,还有A说她衣服不能穿得太透。
说不失落是假的,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我还是像个无脚鸵鸟一样,我把自己的埋藏起来,临到毕业了不知道要洛在哪。考研当然是没过报考院校的线,但其实我也高了国家线30多分,真想读研找个本校的老师打个招呼调剂也不是不行。但是当时的感觉是这鬼地方我一分都不想多待了。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在积极找工作,当时也有各种校招,但是我偷偷的去了一个陌生城市,找了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结果当然是被现实狠狠的教训了。等毕业了再回到原来城市,发现已经找不到工作了,这个时候的校园招聘已经是在招下一届的学生了。同学中技术好的有去top大厂的,而我那位从大一到大四都说着同样话的室友C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单位,听其他同学说他们当时很多人去参加那家公司宣讲会,最后只招了我室友一个人,因为面试官说她期末考试成绩是班里第一。
在我的同学中大部分都吃到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10年红利。即使当初家境贫寒靠助学贷款,工作几年之后凭一己之力也能在省会城市买一套房。
说回A和B,在毕业两年后就结婚了,我特意请假从深圳回去去了B的老家,我是在她婚礼前一天去的,送了红包。B说要我当她的伴娘第二天男方接亲跟车一起送她去男方家(A和B家隔了好几个市)。我拒绝了,一是我做不到心里完全坦荡荡,那滋味太难受了。二是我本就没打算在B家住没有带换洗衣服。三是男方那边又是一大堆熟人同学,我这种畏畏缩缩嘴又笨的性格就不擅长应付这种场合。后面他们结婚的第二年有一次过节看到B的朋友圈说他们到深圳来玩了,当时我还挺想念同学B,邀请她来找我玩,当时还想着她能跟我住一晚,彻夜长谈。但是同学B拒绝了,说他们已经有其他安排了。怎么说呢,从始至终我都是很珍惜跟B的友情,我不要爱情,但是当了这该死的红娘,我连友情也失去了。
“你难道会不像我爱过的谁
命运不用再轮回
等待暧昧的浮云暗涌着泪水
直到天黑黑到不用面对” ---杨丞琳《暗涌》
年少时的爱恋总是来势汹汹,就在那么一个时机遇到一个人,勇敢的发生链接,从此心里就像烫了一个口。A是大学同专业高一年级的学长,因为参加院里社团给我们几个分的任务采访高年级的专业前两名,刚好就分配到了他,第一次见他时觉得声音挺独特的,后面从他QQ空间得知他是失去父亲之后的重组家庭,写得很隐晦,但能看出他内心的伤口。我们专业两个班的同学都知道A,是因为高数老师经常在班上提及他,说他专业能力强,当时有个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般人要大二才会去参加,然后他大一就参加并且还获得二等奖。就是这种怜悯又夹杂着崇拜之情喜欢上了A,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QQ,每天用短信交流,跨运营商的短信费几毛钱一条。每个月要花好几十在短信费上。那个时候基本是我主动得多,经常让A来给我讲题,C语言、物理、模拟电路,经过A的点拨之后真的学习得更轻松了。那个时候A也主动邀请我每天早上去自习室早读英语,然后我也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去早读,后面这个习惯基本持续了大学四年,虽然后面没有跟A去早读了,但是记得大学基本保持早起习惯没有睡过一个懒觉。
我想那大概是爱一个人的感觉吧,总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他,买零食特产投喂,在班里得了一个轮船模型、买了一张班得瑞的CD、哥哥结婚得到的一个菩萨玉饰,都想送给他。但是那种感觉又不太好,患得患失严重,很关注他的任何一个消息。那个时候A应该也是完全对我敞开的吧,我知道他的QQ密码,并且还可以经常登录他的QQ看他所有朋友的动态,那个时候的我就像一个侦探,监视所有的假想敌。但是我们又不是恋人关系,我想我们那时也不懂得如何恋爱。我们只会像个哲人一样谈论爱,给对方展现最好的一面,却无法把它落到我们真实的生活。
到了大二,我已经想从那种关系中挣脱并且找到了新的乐趣,我报了第二专业(心理学)的学习,就是利用每周末两天的时间上课,一样的参加期末考毕业答辩,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心理学真的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这也是我后来慢慢重心偏移了,不想以后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的原因。大二时还很认真的学习本专业,到大三本专业的学习就基本上是应付作业加考试,像数据库、高级语言编程没有投入时间也学得很烂,也没有动手实操过。在这样的忙碌中慢慢的跟A断了联系,但时不时还是能听到他的消息并且在心里默默难受。但也是在这一年,跟同班女同学B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学B的父亲在她高中时意外去世,家里主要考她哥哥扛着,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妹妹,所以她学习非常勤奋,也特别节省。大一时我跟她还有我一个室友C我们是我们班专业前三(综合能力肯定不是,其实就是我们三会考试,期末考的分高)。这位室友C我们俩大一时关系挺好天天一起吃饭上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宿舍四个人其中一个室友是本地的,爸妈是大学老师,另一个室友是县城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她们俩自然玩到一块去。而我和室友C都来自农村,我们一起有更多的话题。后面为什么不跟C一起玩了?我发现她很无趣,她一直还是像高中一样的学习,听讲、写作业、努力复习考试。她从不看任何课外书,不看电影、不听歌。她大一入校时说的那些话,大二翻来覆去说的还是那些话。而我高中时没有资源,上了大学,大大的图书馆简直是一座宝藏,《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京城烟云》、《明朝那些事》、《藏地密码》,还有数不清的言情、琼瑶、匪我思存、桐华,也看金庸、古龙、黄易,还有心理学的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尼采、康德也看得津津有味,当时的我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我真的觉得我看懂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时我感觉我的世界很大,我太爱木兰了,我觉得王阳明是我的精神领袖,我觉得马斯洛的学说最对我胃口以后我要搞心理学一定是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不过从事后看,也许我觉得无趣的室友C这样的人才是人生赢家。总之大二跟大三两年跟同学B基本是形影不离,两个人三观一致兴趣相投,友情给人内心的充盈和力量感更甚于爱情。
到了大三暑假、同学B和室友C都去参加校企合作的培训了,院里老师为了提高就业率也特别鼓励大家去培训,因为作为学生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女同学,做项目敲代码能力基本为零。而我一直还在过着拧巴不知何去何从的日子,一方面我不想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工作,我想考心理学的研究生,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不是非读研不可,甚至我早就受够了穷学生的日子。我报考了一个基本达不成的目标(基础心理学数一数二)的学校。这个时候A已经毕业去NJ工作了。记得一天我在逛沃尔玛的时候A发消息给我,大意是问我爱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哪有心情和心思谈情说爱,于是我就把同学B介绍给他了,同学B在这之前从来没跟他正面接触过,但是能感觉她对他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吧。因为后面虽然跟A不大联系了我还是会恬不知耻的让他发作业给我抄,而他的作业我也会都发给同学B一份。后面的故事就是他们俩真的就迅速发展了,当然都是其他跟B一起参加培训的同学告诉我的,大意是他们经常煲电话粥,同学B还去点痣了,因为十一A要从NJ回来跟同学B见面。
到毕业答辩再见时同学B俨然一副恋爱中的女人模样,我们一起在校园外买麻辣烫时酷爱吃辣的她说她不能再吃辣了,A说她嗓子不太好不能吃太辣,还有A说她衣服不能穿得太透。
说不失落是假的,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我还是像个无脚鸵鸟一样,我把自己的埋藏起来,临到毕业了不知道要洛在哪。考研当然是没过报考院校的线,但其实我也高了国家线30多分,真想读研找个本校的老师打个招呼调剂也不是不行。但是当时的感觉是这鬼地方我一分都不想多待了。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在积极找工作,当时也有各种校招,但是我偷偷的去了一个陌生城市,找了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结果当然是被现实狠狠的教训了。等毕业了再回到原来城市,发现已经找不到工作了,这个时候的校园招聘已经是在招下一届的学生了。同学中技术好的有去top大厂的,而我那位从大一到大四都说着同样话的室友C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单位,听其他同学说他们当时很多人去参加那家公司宣讲会,最后只招了我室友一个人,因为面试官说她期末考试成绩是班里第一。
在我的同学中大部分都吃到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10年红利。即使当初家境贫寒靠助学贷款,工作几年之后凭一己之力也能在省会城市买一套房。
说回A和B,在毕业两年后就结婚了,我特意请假从深圳回去去了B的老家,我是在她婚礼前一天去的,送了红包。B说要我当她的伴娘第二天男方接亲跟车一起送她去男方家(A和B家隔了好几个市)。我拒绝了,一是我做不到心里完全坦荡荡,那滋味太难受了。二是我本就没打算在B家住没有带换洗衣服。三是男方那边又是一大堆熟人同学,我这种畏畏缩缩嘴又笨的性格就不擅长应付这种场合。后面他们结婚的第二年有一次过节看到B的朋友圈说他们到深圳来玩了,当时我还挺想念同学B,邀请她来找我玩,当时还想着她能跟我住一晚,彻夜长谈。但是同学B拒绝了,说他们已经有其他安排了。怎么说呢,从始至终我都是很珍惜跟B的友情,我不要爱情,但是当了这该死的红娘,我连友情也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