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小记小区楼下马路边的流动商贩
所住小区下面底商,因租金太高,大多空置。曾有人开水果店,钱x妈等,但皆苦挣一年半载,亏损关门大吉。所剩不多的,多是美容,健身房,房产中介铺和汽车保养店。
因无菜店,大多数住户都线上购买肉禽蔬菜等生活用品,但年龄稍长些,或应急,线下买菜和水果仍有一部分需求。线下采购,要么去2公里外的菜市场,要么在小区附近马路边的临时摊贩处应付下。于是便催生了了解百姓生活需求的流动商贩。
小区楼下,马路边,早9点后,隔天(雨天除外)准时会来一对流动商贩,夫妻俩,一五菱小货车,打开厢体左右和后护板,便变成一卖菜档位,二人是河南人,40多岁,俩人个子都不太高。男人平头,标准国字脸,黝黑壮实,负责开车,上下搬运菜品,有时会切开一西瓜,免费让路人或潜在客户品尝,当然,还时不时应付下开一电瓶车的街道城管巡察。闲时,坐在马路牙子上,通过手机App查看远在河南老家的70多岁父亲情况。女方,小丈夫2岁,能说会道,伶俐外向,负责称称、计量和装袋,台称边和车厢上粘贴或吊挂一个收款二维码。车上载有西瓜,荔枝,百香果,米蕉,小白瓜以及鸡蛋,南瓜,土豆,茄子,西红柿,小白菜,红萝卜,甜玉米等瓜果蔬菜,因喜水果尤其是百香果和米蕉,偶尔会买些土豆和红萝卜,我便与俩人便熟络起来。
夫妻俩,原在福田竹子林一小区租马路边一小铺卖菜多年,口罩后,生意不好,加之租金不降,便退了铺,与20多岁的儿子一家(儿子刚成家),买了2部卖菜用小货车,分头做起了马路边流动性商贩。这夫妻俩和儿子一家,在买车前,还做了市场调研,跨区考察了众多小区菜市场和卖菜小店的分布以及小区居民买菜习惯和需求。后来发现我们这儿几个小区,底商多空铺,菜市场又远,街边小店少又无卖菜的,觉得到这儿做流动商贩,有利可图。难能可贵的是,这夫妻俩也很讲究,在车旁放个垃圾桶,将试吃的瓜皮和买菜大妈们扯掉的烂叶腐皮统统收进垃圾桶中,走时,地面干干净净。每位顾客走时,不管买多买少,都会给袋子里放一把免费的香葱,让人信感温暖。
与之交谈,俩口说,他们在我住处旁的几个住宅区卖菜,儿子呢,在1公里外的另几个住宅区卖菜,一个月,夫妻俩正常赢利约2万,虽辛苦,但很满足。我问他们,没人管和撵你们吗?他们笑着说,当然有啊,城管。城管,也是底层人,和他们打交道,小菜一碟啦。我有时遇到城管开电瓶车巡查,便观察他们夫妻俩怎么应对城管。夫妻俩一看到巡逻车来,便将台称收起来,把地面上的菜品搬到车上,积极配合城管拍照,此时,丈夫大大方方拿出一盒烟,又拿袋子装点时令水果,有时是一个西瓜,放在巡逻车上,面带微笑,说,俺马上走,走,给各位添麻烦了。城管走了,他开车绕一圈又回来了。但很自律,营业不超一个小时。一开始,小区保安也来驱赶,后来,不知是搞定了关系还是发现,他俩呆的时间不长,也懒得管了,只要不占小区出入口影响车辆进出就行。
有时想,既然居民对流动摊贩有需求,何不尝试在一些无线下菜铺或离菜市场较远的地方,在不影响交通和保持卫生的前提下,固定时间和地点,满足下不会线上购物或掂不动过多物品的大爷大妈们的生活需求?一则,方便和满足居民需求,二则兜底民生,让底层百姓有饭吃。总之,多方共赢吧。
因无菜店,大多数住户都线上购买肉禽蔬菜等生活用品,但年龄稍长些,或应急,线下买菜和水果仍有一部分需求。线下采购,要么去2公里外的菜市场,要么在小区附近马路边的临时摊贩处应付下。于是便催生了了解百姓生活需求的流动商贩。
小区楼下,马路边,早9点后,隔天(雨天除外)准时会来一对流动商贩,夫妻俩,一五菱小货车,打开厢体左右和后护板,便变成一卖菜档位,二人是河南人,40多岁,俩人个子都不太高。男人平头,标准国字脸,黝黑壮实,负责开车,上下搬运菜品,有时会切开一西瓜,免费让路人或潜在客户品尝,当然,还时不时应付下开一电瓶车的街道城管巡察。闲时,坐在马路牙子上,通过手机App查看远在河南老家的70多岁父亲情况。女方,小丈夫2岁,能说会道,伶俐外向,负责称称、计量和装袋,台称边和车厢上粘贴或吊挂一个收款二维码。车上载有西瓜,荔枝,百香果,米蕉,小白瓜以及鸡蛋,南瓜,土豆,茄子,西红柿,小白菜,红萝卜,甜玉米等瓜果蔬菜,因喜水果尤其是百香果和米蕉,偶尔会买些土豆和红萝卜,我便与俩人便熟络起来。
夫妻俩,原在福田竹子林一小区租马路边一小铺卖菜多年,口罩后,生意不好,加之租金不降,便退了铺,与20多岁的儿子一家(儿子刚成家),买了2部卖菜用小货车,分头做起了马路边流动性商贩。这夫妻俩和儿子一家,在买车前,还做了市场调研,跨区考察了众多小区菜市场和卖菜小店的分布以及小区居民买菜习惯和需求。后来发现我们这儿几个小区,底商多空铺,菜市场又远,街边小店少又无卖菜的,觉得到这儿做流动商贩,有利可图。难能可贵的是,这夫妻俩也很讲究,在车旁放个垃圾桶,将试吃的瓜皮和买菜大妈们扯掉的烂叶腐皮统统收进垃圾桶中,走时,地面干干净净。每位顾客走时,不管买多买少,都会给袋子里放一把免费的香葱,让人信感温暖。
与之交谈,俩口说,他们在我住处旁的几个住宅区卖菜,儿子呢,在1公里外的另几个住宅区卖菜,一个月,夫妻俩正常赢利约2万,虽辛苦,但很满足。我问他们,没人管和撵你们吗?他们笑着说,当然有啊,城管。城管,也是底层人,和他们打交道,小菜一碟啦。我有时遇到城管开电瓶车巡查,便观察他们夫妻俩怎么应对城管。夫妻俩一看到巡逻车来,便将台称收起来,把地面上的菜品搬到车上,积极配合城管拍照,此时,丈夫大大方方拿出一盒烟,又拿袋子装点时令水果,有时是一个西瓜,放在巡逻车上,面带微笑,说,俺马上走,走,给各位添麻烦了。城管走了,他开车绕一圈又回来了。但很自律,营业不超一个小时。一开始,小区保安也来驱赶,后来,不知是搞定了关系还是发现,他俩呆的时间不长,也懒得管了,只要不占小区出入口影响车辆进出就行。
有时想,既然居民对流动摊贩有需求,何不尝试在一些无线下菜铺或离菜市场较远的地方,在不影响交通和保持卫生的前提下,固定时间和地点,满足下不会线上购物或掂不动过多物品的大爷大妈们的生活需求?一则,方便和满足居民需求,二则兜底民生,让底层百姓有饭吃。总之,多方共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