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35年建成国际化一流研究型大学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 吴吉)3月23日,作为深圳第一所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合作办学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了10周年生日。在庆祝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表示,学校的目标是在2035年建成国际化一流研究型大学。


经过十年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建成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所学院;逸夫、学勤、思廷、祥波、道扬、厚含和第七书院共七所书院;占地约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医学院、音乐学院和直属医院等建筑面积126.67万平方米。目前已有教职员工1881人,在校生10118人,其中本科生6641人,硕博生3477人。


十年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做对了什么?徐扬生总结了五个方面——


第一,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大湾区的人才需求,规划了四大学科群,迄今为止,经济金融、计算机数据科学、材料化学、生物医学这四个学科群的发展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第二,建立和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学术管理体系和人才评价系统,保证了师资水平和学术质量能够站在国际一流大学的前列。学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55名国际知名学者,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院士40余名,国家级人才101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工作经验,是一批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第三,紧紧抓住了学生的两头,即进口和出口,招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是社会对这所大学认可度的考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连续八年成为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广东省内院校分数最高的大学。大学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上海等六个省市采用“6+3+1”的综合评价考试录取方式,在人才的综合评价与选拔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方案。8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71%就读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年薪17.08万元,其中逾半数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第四,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六十年来所坚持的书院制和全人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育人方法和学生管理体制,先后建立了七所书院,实施四年一贯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学贯中西、会通古今、融合文理”的综合型人才。已与141所世界名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48个,本科在校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占比超过60%。


第五,建立了一套与社会密切互动,鼓励社会参与办学的系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建立了完备的校外导师制度和社会实习、实践环节。鼓励教授走出校门,与企业共建了20多个实验室和研究所,采用9+3薪酬体系,鼓励教师到企业开展科研合作。


“这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四个字——融汇创新。简单地讲,就是包容和创新,包容就是自信,创新就是自强,包容才有‘全球命运共同体’,创新才有‘新质生产力’,我们只有坚守这两条,才能真正培养有担当、有能力、有作为的一流人才。”徐扬生说。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