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我想到的近期内深圳应该做好的若干事(三篇之二)

5月14日,我在《宋丁视点》上发表了《我想到的近期内深圳应该做好的若干事(三篇之一)》,共谈了六个问题:


其一,应发放特殊消费券来化解市民常规消费动力不足问题。


其二,针对性地化解中小微民营企业这两年来普遍而持续的困难。


其三,有效维持进出口及工业制造两大主流业态的领先地位和稳定运行。


其四,高楼林立称雄全球,但楼宇的安全和经济两件事都待盘活。


其五,重塑1000多座城中村及其550万套住房的价值链。


其六,重构全市商圈业态结构,让消费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基石。


说起来,我谈的这些问题也都是一些表面现象,我没有把它们深入下去探讨,只是把问题拎出来而已,也不一定说得对,请大家多多包涵。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我的“三篇之二”,也涉及六个问题。


其七,“斗车”愈演愈烈,电单车困局考验市政管理能力。


深圳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对电单车上路是严格管控的,那时候的马路上,两边主要是人行道人走,中间是机动车道汽车走,两者“井水不犯河水”。这种日子想起来都恍惚如梦。


这些年来,深圳的马路上快速行驶的电单车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大约600万辆,包将近40万辆共享电单车,已经远远超过全市430万辆机动车的总数。电单车大大方便了普通市民的出行,也给大量“外卖小哥”的职业生涯带来便利。但是,与之伴随的是,大量电单车在人行道或机动车道上快速行驶,常常与行人、与汽车“擦肩而过”,这种颇有点“斗车”的局面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不少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


深圳交管部门在很多人行道上给单车划出了专用车道,但也有一些人行道上没有专门的单车道,而在有单车道的人行道上,从单车道上“窜”到人行道上的电单车比比皆是,单车和行人相互躲闪的现象比比皆是。更可怕的是,不少电单车直接开到机动车道上,给正常行驶中的汽车带来很大压力。


至于电单车的停放,问题更多,特别是在居民小区、地铁口、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挤占了人行道和车行道,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尽管交警部门不停地在管理,但电单车数量太大,事实上管理起来“有心无力”。


   说实话,这个问题很不好处理,我只能提出问题,我想出不来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点子”。严格管制电单车数量、停放及上路,会影响广大市民的出行,但纵容目前的混乱局面,又会在更高的层面影响到更多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带来更多的交通隐患,这很考验交警部门的管理能力。


其八,专项化解若干重大路面交通长期性堵点之困局。


深圳巴掌大个地方,竟然有430万辆机动车。开车上下班一族每每看到高德导航上那红红的道路拥堵现状,无不摇头。更让人头大的是,这种堵车现象已经大范围、长时点在发生,不仅是高峰期,不仅是关键路段了。


但我还是想专门说一说几个重要地段的堵车问题。一是深圳南北向的大通道显然不够,目前的几条大通道,如罗湖和龙岗接驳的文锦北路(途径原有的“布吉关”)到龙岗大道,福田和龙华接驳的彩田路(途径原有的“梅林关”)到梅龙大道(及新区大道),福田接驳龙华和光明的香蜜湖路到福龙路,南山和宝安接驳的深南大道(途径原有的“南头关”)到107国道,几乎从早到晚都是车轮滚滚,缓慢行驶,一眼望不到车龙头尾。我知道,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已经开工,但我不清楚,深圳南北向还有没有更多的通道可以打通?


还有那条“南坪快速”,在新屋隧道以东路段以及其他若干路段,除了半夜,其他时间内几乎都是拥堵状态,可以改称“南坪慢速”了,这是不是和道路设计有关?


还有那个深盐二通道,原来是为了化解深盐老通道通行能力差的问题,但是,目前的二通道在周末节假日都是非常拥堵了,有时候在这个路段要被堵上几个小时,以至于大鹏新区都发布公告,深圳人开车去大鹏要预约(有点搞笑哈)。我都发愁,即将开通的乐高乐园如何应对高达300万人次的年游客量?我曾在大鹏新区的一个研讨会上提出建设深盐三通道,节假日从深圳开车往返只能从大鹏新区出口上下,但我不是交通专家,这样的建议会不会让交通专家见笑?


其九,市民看病面临的基本困惑及全市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问题。


深圳的医疗硬条件应该是很好的,最近一些年来,开张了若干大医院。然而,这些就医环境非常好的大医院却在医疗队伍配置上感觉跟得很慢,某总医院已经开了几年,但前往就医的患者相比那些老牌三甲医院还是差了很多。至于今年刚刚开张的某个大医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列入政府重大工程项目,但直到目前还没有正式完工,今年部分科室开始试运营,几个月过去了,前往就诊的患者聊聊无几,整体上感觉仍然没有进入运营状态,医生大都是临时从其他医院抽调过来的,很多检查做不了,很多疾病看不了。


那些老牌医院,大都应该是深圳历史悠久、医疗资源丰厚的医院,但就医环境几经改变,仍然感觉人头涌涌,电梯里、过道里永远是满满的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而那些老医生们的挂号费50元一位,部分老医生在门诊时喜欢配置一个助手操作电脑,常常是三几分钟一个病人,我自己有多次体验,感觉并不踏实。更有没完没了的各种医疗设备上的大大小小的检查,以一个外行的感觉,很多钱似乎花得并不值,但你又如何证明医生的决定是不对的呢?


总之在深圳,我们也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全国都一样嘛。我知道全国都有这些问题,但是我总在想,深圳不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吗,为什么不能率先在这个敏感的领域改革一下呢?


其十,深圳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仍然不轻


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其教育领域和广州比,的确差距很大。比如大学教育方面,连学校都一直很少,堂堂1800万常住人口的一线城市,竟然在多年里就是一个深大,一个职业教育学院。最近十年来恶补了一番,现在也不过十几二十所。


更多的问题是中小学教育,其主要问题有:教育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学生位缺口严重,截至2024年,公办学生位缺口近80万个,生均教育资源量与京沪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发展不均衡,原特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民办学校办学条件与公办学校存在差距,导致区域间教育质量差异显著;教师队伍压力大,素质提升慢;中小学教师编制短缺,缺口超600个,优秀人才引进难度很大,同时存在教师配置标准低、职业发展支持不足的问题;中考改革滞后,仍以应试为主,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问题突出;学生位紧张、升学竞争激烈导致家长焦虑加剧,过度关注孩子学业,形成恶性循环;学qu房问题近年来由于大学qu制的改革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家长们对此仍有焦虑和压力,等等。


总之,作为中小学生数量全国最多的城市,同时又是全国最年轻的超大城市,深圳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除了全国共有的那些问题外,还有若干自身独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政策改革、缓解社会压力、正面引导学生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实现高效、稳健、均衡式的发展。


其十一,楼市看似回稳,但深层问题尚未缓解。


楼市的基础本质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很适宜地居住”。遗憾的是,过去多年里,国内的房地产及楼市把路子走偏了,很多情况下,把“让房价不停地上涨”当做座右铭和护身符了,其结果就是这几年的房地产和楼市低潮,很多城市的房子卖不动,房价也跌了不少。


深圳作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风向标城市,从2021年二手房发布参考价以来,房价已经平均下滑30%左右。从去年929新政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深圳楼市反弹回暖的走势很明显,竟然还出现少数楼盘“日光”现象,新房的去化率都低到8-10个月左右了,看似恢复正常了。


但从实际走势看,更真实的表现是“大分化”,就是说,深圳作为核心城市,其核心地段的部分核心资产楼盘表现还是不错的,但大部分片区的新盘和二手的走势是一般般的,更有若干较差地段的楼盘仍然卖不动,甚至还在跌价。


事实上,深圳房地产的深层问题仍然未解,主要是房企的债务问题和保交楼问题,连万科这样的“优等生”都曝光出万亿债务困局。此外,贷款买房者的压力很大,断供法拍案件不断增加,银行与此有关的呆账、坏账有所上升,等等。


当然,拥有1800万常住人口的深圳,它的买房潜力仍然很大,至少有一个指标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深圳550万城中村住房里,现在租住着800万-1000万来深建设者,加上其他零散租房的人来看,深圳有大约1200万人是租房住的。未来他们中间会不断有人去买新房或二手房,这表明,深圳自有合法住房的缺口还是很大的。未来深圳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一方面继续稳健推进商品住房建设和供应,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事实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还是非常大的。


其十二,很多小河已净化和美化,但市民想拥有更多的河流公园。


记得多年前,广州一位老市长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伟大城市没有一条壮美的河流。我知道他在说什么,那是他在把广州和深圳做对比。说起河流来,那真的是深圳的“软肋”,连一条像样的河流都没有,唯一被称为“母亲河”、只有37公里长、最宽处不过50米、大部分河段只有10几米宽的深圳河还是深港之间的界河,以前很长时间里,市民是不允许靠近的,十几年前有一次深圳广电采访我,安排到靠近深圳河河口的边防线一带,结果被边防军人严厉呵斥,被迫离开。当然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这些年来,深圳对境内的多条小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净化和美化,罗湖布吉河等许多河流的恶臭消失了,大沙河也改造成了河流公园。还有不少其他河流的局部河段也成为市民公园。


遗憾的是,深圳的河流都是小河,河道很浅,旱季甚至只有涓涓流水,很难感受到河流之美。深圳号称有上千座公园,但有河流的公园实在太少。我的想法是,深圳能不能把所有的境内小河都改造为河流公园?能不能学习山西太原汾河公园那样,通过设置阶梯型橡皮坝等办法,让每一河段的水面都更加宽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把深圳的小河河段都建设成主题特色突出的、美丽的河流公园。当然,我是外行,不知这个想法是不是又有点不切实际,但是,无论如何,广大市民是真心盼望那一条条小河更加宽阔,更加美丽,更加公园化,更便利亲近它们。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