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之前,城乡差别好大!
本人74年的。
我小学在村里读的,四年级时记得班上是27人,只有一少半人能考上乡里的中心小学读五年级。也就是说,我一半的同学,读到小学四年级,就回家务农了。
全乡12个村,我们是小村。如果平均以每村30人算,中心小学五年级只三个班,每个班算50人,也只有150人,总数的360人减去150人的这部分就是读不了五年级的。
小学升初中,我们五年级是三个班,当时是五年制,可以直接考初中。但也有部分家里条件好的,继续读六年级(有点混乱,可能是试点,具体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五年级六年级同在,但却是事实。),六年级只有一个班。也就是说,这四个班,一起考初中,初中只收两个班,又是一半人上不了。
初中,初一、初二两个班,初三只有一个班。部分人失学(没钱交学费,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就是没钱失学的),也有部分是成绩差留级再读初二,也有人是留级了家里就不给读的。我们初三班上,一人考上中专,两人考上县一中,四人考上县四中。算是中规中矩,考得正常的年份。
我曾在本坛中发过贴子,讲当年我们中考,有一门《乡土教材》,占10分,与生物合卷(生物90分),我们学校都没有收到过通知的,我们满分直接就少10分,不少网友觉得不可能,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地发生了。
我老家坐标:地缘属于湖南怀化。我家距离张家界机场直线距离大约等同于深圳大南山到梧桐山的距离。
再补充一点,我初三毕业那年,1989年,我们整个乡,都是没有通电的。
引用76楼婉如清扬sz的发言:
可能城乡差别很大。
城市里八、九成的孩子都读高中。我的中学同学就不用说了,因为本身就是重点中学;就说小学吧,那可是单位办的普通子弟小学,我的小学同学,最低也是高中毕业,学历只有初中毕业的简直可以说罕见。
并且我们当年还是就近读高中,整个城市的高中绝大多数是走读,高中住校的人不到10%。这就意味着家和学校的距离普遍不算太远。我家距学校大约8公里,已经属于住得比较偏远的。我的大多数同学住址在学校附近5公里以内。超过10公里的基本上就住校了。
引用41楼楼主的发言:
我是70年代末期,那时候初中一个班级60人能考上高中的不到10%,我们那个班级当时考上高中4个,我们学校6个班考上18个。高中后能考上本科的又是只有15%左右。60多个人,只考上不到10个本科,很多人复习之后第二年或者第三年考上了本科。所以虽然高考人数少,但是录取比现在低很多。再往前70年代初期的高考还要预选,选上才能参加高考。
引用39楼牛宝专用的发言:
90年代,每年只有200多万人参加高考,而70后的出生人口比00后更多,意味着那时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参与游戏,现在全部人挤在同一条道拼命卷,考好大学确实比当年难多了,现在学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都比当年大很多引用20楼秋风舞梧叶的发言:
现在的好大学,比以前的重点大学招生人数更多,同一个学校也比当年多招几倍。而且以前的不少非重点也提升到211了。
引用18楼竹影扫阶的发言:
现在确实比我们当年难多了,要想考好大学,比我们当年竞争激烈的太多,要想随便上个大学,比我们当年容易的多!引用少烦我的发言:
现在高中数学是不是比我们那时候难很多啊?我以前高中数学全校数一数二,最近陪女儿上数学课,刷点题,感觉颇为吃力。好多内容是不是我们以前没学过(我90年代上高中),还是我年龄大了,记忆出现偏差?感觉真是难为我女儿了,一个初中数学都没怎么学明白的人,学高中数学。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