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
家在深圳APP下载 +

商业银行逾期贷款分析论文 银行贷款逾期分析汇报

lvcheng楼主 主楼
2023-08-05 05:15:43 评论 0浏览 11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商业银行逾期贷款分析论文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9年12月发布了对全 银行业流动性监管的建议性文件《流动性风险的计量标准和检测的国际框架(建议稿)》,随后经过各方的讨论和完善,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共识,根据该协议,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由现在的4%上升为6%,值得注意的是协议同时要求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实际上核心资本充足率就可以达到8.5%到11%。

商业银行逾期贷款分析论文-银行贷款逾期分析汇报

通过这些协议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国间都在不断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而这一进程的立足点正是从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开始的。

  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究竟什么才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来维持银行的业务运转,无法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满足贷款的需要,进而给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损失,在银行缺少资金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引发挤兑风潮,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下面我们就将着重介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研究成果和他们各自的观点。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首先是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是以单纯的资产管理为主,该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和能力,银行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重点考虑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这种理论的缺陷是过于保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到了6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负债管理理论逐渐开始取代资产管理理论,其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通过调整负债项目或在货币市场进行主动负债来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要求,该理论虽然突破了资产管理理论对于银行资金运用方面的限制,但是理论本身过于激进,负债管理也容易受到外界金融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随后进入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该阶段强调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来协调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使银行的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和全面。

其基本思路是将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划分为预期的流动性需求和突发的流动性需求两大类,对预期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的方式或同业拆借的方式来满足,而对于突发的流动性需求则主要通过货币市场借款来解决;最后进入了巴塞尔协议时期,该时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基于最低资本金要求,市场纪律和监督监管三个支柱,主要通过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双管齐下,构建以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制。

  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搞清楚流动性风险的理论脉络之后,我们来具体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利用实证研究的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以计量经济学的 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定量的测度;另一方面则采用定性的研究 ,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管理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下面我们就将进行具体介绍。

  纵观整个风险测度理论,我们大体可以将风险测度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即以方差和风险因子作为主要度量指标的传统风险测度阶段,利用的 主要是方差和协方差的 ;其次是以VaR(value at risk)为代表的现代风险测度阶段,这也是目前标准的国际风险测度工具;然后是以ES(expected shortfall)为代表的内在一致风险测度,该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VaR的局限,例如其不会忽略在置信水平之外发生的小概率但是数额巨大的损失。

  在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研究过程中,有不少学者是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数据信息,通过计量经济学 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季敩民,金百锁(2009)就是通过采用ES自回归 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衡量,该 不仅能够动态地衡量流动性风险,对风险状况作出预测,而且与传统的VaR模型和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相比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某一时点上的风险排序更加合理。

该 首先克服了VaR和ES测度的共同局限,即只能对风险进行阶段性的度量,而无法对风险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控。

  刘晓星,王金定(2010)则通过Copula EVT和高阶ES测度的分析 来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不服从正态分布,Joe Copula函数可以更好地反映流动性缺口不同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的描述流动性缺口的尾部特征,并发现流动性缺口的风险值随着阶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增幅却逐渐降低。

其得出的实证结论表明,传统的VaR和ES测度可能低估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董爱阳(2010)则转换思路,通过利用BP神经网络的 来研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所谓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一种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由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组成阶层型神经网络,中间层可以扩展为多层。

相邻层级之间各神经元进行全连接,而每层各神经元之间无连接,网络按示教的方式进行模拟,各神经元获得网络的输入响应产生连接的权值。

然后按减小希望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的方向,从输出层级各中间层逐层修正各连接权,回到输入层,该过程进行反复模拟,直至网络的全局误差趋向给定的极小值。

其通过选择存贷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单一最大贷款客户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资金拆入比例,资金拆出比例,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人民币流动性比率9个指标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

  张富有(2009)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析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发现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对流动性的控制是有效的,但是存在一定的时滞,时间大约为半年左右。

  吴琼(2009)从宏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动性管理不足的原因,认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存在缺陷,即把大量的短期资金安排为长期的资金运用是造成流动性缺口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需要银行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国外学者方面,Nicolae Lasse H P(2007)研究了流动性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严格的风险管理降低了机构持有的资产规模,因此也降低了它们能够向市场提供的流动性;由于出售资产的时间被延长,较低的流动性增加了资产的变现风险。

两者之间存在逆向效应,即严格的风险管理降低了流动性,而较低的流动性又强化了监管部门的监管;Oriol Aspachs(2005)对英国银行流动性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如何影响银行对流动性缓冲的持有,发现在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如果中央银行给予较大的潜在支持,银行就会持有较小的流动性缓冲,并且这种缓冲还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Douglas W D(2002)认为银行无支付能力或缺乏流动性都可能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 很有可能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进行干预,然而流动性问题和偿付问题相互影响,并相互触发,因此很难从观察到的因素中确定那个才是导致银行破产的根本原因。

  虽然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这一问题,学者们具有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但这些无疑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学界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注和考量,也反映出学界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普遍关注。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

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

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

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

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

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

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

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而贷款则会因为未来成本的下降而转为在未来进行,此时贷款需求减少,这时银行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产生流动性风险。

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

3、经济过热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经济开始加速发展,投资需求旺盛,房地产、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呈现出过度投资的迹象,除少部分资金外,绝大部分投资资金都来源于银行信贷,信贷资金大规模集中于几个行业的发展,中间孕育着很高的流动性风险,一旦行业进行周期性调整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银行的呆坏账必然大量增加,资产遭受严重损失,从而资产流动性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此外,在经济高涨时期,央行将会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规模下降,银行筹集资金的成本上升,主动性负债的能力受到削弱,从而负债的流动性下降,也会产生流动性风险。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商业银行逾期贷款分析论文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

大家都在看
最新文章
随机看看
查看更多评论

暂不支持评论!

分享

0

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