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深圳房企兴衰史:你方唱罢我登场

来源:未来城视/李咏涛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夜之间,中国房地产经历了红楼梦般的兴衰。


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中说:

“一个国家中所有精明的企业家怎么会同时犯下这样的错误?

为什么人们会在顷刻间发现他们的这些失误呢?

这就是周期性需要解释的主要问题。“


这一幕并不稀奇,

大多数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次。

在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起源之地,

深圳房企经历了一个经济周期的“完美风暴”。


城市永不落幕,

房地产模式更迭之后依然继续,

而这场权力的游戏,

玩法大不一样,主角必然更迭。


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

深圳房企在中国经济中的开创性作用,

值得被铭记。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深圳房地产企业,

曾经是改革开放时代最好的形象设定。


土地市场化是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标志、核心引擎,

深圳房企有开创之功。

在深圳特区制度破冰年代,

房企是急先锋。


1980年代,敢为全国之先的深圳房地产开创了许多制度先河。

⥥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1998年中国住房商品化之前,

深圳已经在住房开发领域大步前进,

面向港人销售外销房,并移植香港经验,

引进了“楼花”、“按揭”、“物管”等新模式。


1990年代,深圳房地产市场意气风发。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土地市场化、住房商品化,

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这个土壤上生长的房企,

自然能长成参天大木。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房地产是中国最大的造富运动,

然而,最初获得这一游戏权力的,

是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并无资格。


深圳房地产的第一波势力,

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基建工程兵系统改制而来,

同时,深房、万科、金田、招商蛇口、华侨城等

也于八十年代中后期杀入房地产领域;

这些国有背景企业还获得了上市融资的“特权”。


福田白沙岭片区,是基建工程兵的大本营,也是深圳最早开发的连片住宅区。


少为人知的是,

深圳国有房企,曾经心怀世界、雄心万丈。

深房1990年代初在香港及美国、加拿大、澳洲投资,

1993年深圳锦绣中华在美国奥兰多开分园(2004年关闭)。


早早就积累了财富的深圳房企,

普遍性大规模实施多元化战略——

深房集团有下属企业42家,

涉及酒店、贸易、装修、门窗制造、清洁等很多互不相关业务;

万科曾涉及包括市政井盖、时装模特等50多个行业;

多么熟悉的信心爆棚、盲目扩张,

1993年宏观调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两轮冲击,

深圳国有房企受伤严重。


香港熊谷组投资的地王大厦,是1992年土拍“地王”,而熊谷组的没落是房企因膨胀而失败的最早案例。


房地产不再是一个暴利的“游戏”

以至于2001年深圳市政府出台政策,

鼓励国企退出竞争领域,房地产也是重点退出领域:

“对于国有经济应当收缩战线、整合提高的领域,包括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旅游业等,要分门别类,认真整合,有的保留,有的退出。”

(据2001年深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圳房企的起源、发展与“撤退”,下图为成立于八十年代深圳房企股权关系演变示意。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恐龙消失了,

世界却再一次生机勃发。

新的捕猎者,

将创造更加不可思议的世界。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

中国住宅商品房化开发大时代启幕。


深圳房地产进入战国时代,原来地方国企的地盘被抢夺,

深圳城市化从罗湖拓展到全境。


深圳梦加上市场化、专业化,造就了大地产开发力量:

其一:拥有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

如万科、金地、招商蛇口、华侨城、中海、华润置地在深圳发展并走向全国;

其二:一些建筑施工打工仔,演变为民企大鳄,

代表性企业是星河、京基、鸿荣源、绿景、卓越、佳兆业、新世界等,以潮汕帮最为“凶猛”。


经过20多年开拓,

深圳房地产开发,成鼎足之势:

民营地产突飞猛进,

而央企替代地方国企,借助资本力量更加强大。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20年地产开发中,国企开发的项目占比超过六成。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出身“卑微”,

但从不缺乏想象力。

京基老板陈华,在初尝地产甜头后,

即大胆砸钱让美国前总统在深圳卖楼。


民营房企“胆大包天”,是它们成功的要素之一。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克林顿代言深圳楼市之际,正是深圳房地产起飞前夜。

从2003年至今20年,

我们选取3个年份深圳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

对比之下,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有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


2003年,深圳房企销售额排名,6席民企;到了2023年,民企只剩下3席。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2010年万科率先实现“千亿计划”后,

2018年全国有多达30家房企销售额破千亿,

这一汽车、互联网业无法企及的业绩神话,

背后是房地产开发“高周转”的胜利,

是土地与资本的媾和。


高周转的疯狂升级是“高负债”模式,

这演变为今天的众所知晓的地产危机。


高周转顺利连接资本之后,‍‍

谋求的是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

而得到它只有两种方式:拍卖、城市更新,

背后都是“价高者得”的逻辑。


于是我们看到,

中国最贵土地在深圳的不断诞生。


除了泰禾院子,2016年拍下A816-0060龙华金茂府地块,也创下了关外最贵记录。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然而,仅仅四五年间,

导致中国房企资本泡沫破裂。

曾经在2018年高峰期的公司市值,

大幅跌落。


这是意想不到的时代之变,

也是意料之中的回归常识。


深圳房企上市公司市值大缩水,恒大缩水280倍,万科缩水近6倍。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房地产演变为一个资本游戏,

2015年始发的宝万大战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中国市场经济和房地产业最资深的万科,

穿越了无数的经济周期和危机事件,

万科的经历,

就是一部是资本与地产分分合合的故事。


从深特发到华润再到深圳地铁,万科的故事也是一部国有民营之间的爱恨情仇。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一夜之间,

深圳房地产变色。


曾经被迫关停并转的国有房企,

或被动接盘、或出动出击,

再次雄起。


2022年以来,深圳最值钱地块先后被国有房企或资本收入囊中。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不仅是黄金地段的黄金项目,

深圳未来土地供应主渠道——城市更新,

国有企业无疑具备更大优势。


按照深圳最新城市更新政策,

在区政府成为主导者后,地方国企还可能成为城中村的开发主体。

链接:深圳决战“城中村”,超级开发商浮出水面


深圳已批复的十大城市更新旧改项目中,华润(国企)和鸿荣源(民企)分列三席。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深圳地方国企,

开始成为重要片区的开发和运营商。


深投控在河套、深圳湾超总、香蜜湖,

特建发在海洋新城,深业在车公庙,深铁置业沿轨道枢纽……

新的城市战场,


深圳地方国企更深介入城市与房地产开发,是2001年国企改革政策的大反转。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这种变迁,

深刻地体现了房地产成为资源型行业的特征。

它本身不是创新产业,

它被限制与金融的联合,

它只需要被占有。


从这个角度看,

民营企业自然不再是主角。

不过,

历史总是一轮一轮的,

民企的效率和专业能力,

总是会为它们迎来未来的一天。


从新看本文的开头,

那段历史,可能就是未来。


分享
0